4f7ec65a1f8e.jpg

回到臺北,加入服裝業界雖然是我的夢想,但是同時意味著與在台中的朋友圈、生活圈漸漸疏離,

而又尚未恢復以往在台北朋友圈,所以經常感到除了同事與家人之外,沒有其他的社交活動。

之前沒有工作的半年,我可以隔一周去一次台中,同時繼續一些台中的活動,但上班之後就不可能了,只能一個月去一次。

幸好設計部門同事在除了時尚與設計之外,聊天的主題還是比較廣泛的,所以午餐時間的氣氛都不錯。

因為我不是很懂這個圈子,所以秉持多聽少說的原則,盡量在聊天中學習,長久下來,也對設計師們實際的工作情況和薪資等等略有了解。

 

之前工作的超大小碼女裝屬於低價批發的夜市盤路,服裝來源就是從日韓流行雜誌剪貼,稍作細部修改之後,就發成衣廠量產,

因為他們也沒有請設計師的預算,也不打算創造什麼品牌,光是這樣就賣得很好了,我也覺得很神奇;

但仔細推敲,他們還是有優點的,畢竟他們發的都是國內的成衣廠,在面料、輔料選用上還是不錯,至少冬暖夏涼、款式流行、深色水洗不掉色

缺點就是比較土,但各花入各眼,從性價比來說還是挺高的,也算是良心企業。

 

根據設計師們的口述,G牌在業界也是老字號了,她的營運模式跟國內其他百貨公司女裝盤路一致。

首先,設計師研究每一季度的各大國際時尚走秀,找出與本品牌風格接近的款式,提煉之後設計出本季的款式

經過內部討論後(也就是老闆娘跟老闆要同意),核可的設計就送樣品間打樣、修改、找MODEL來試穿,調整之後完成樣品。

在送工廠量產之前,要請在百貨公司一線進行銷售的櫃姐們回來看樣品,提供意見;這個環節有時候很累人,設計師都會極度緊張

─── 順利的話就天下太平,要是櫃姐們覺得這次的設計可能不好賣,那就麻煩大了。

因為櫃姐們不是學設計出身的,也不關注時尚潮流,她們純粹是根據自己手上的客戶的喜好來提供意見,也就是100%的銷售導向,有時候提出的意見真的很恐怖。

這時候就要看設計師能不能說服她們,或是教會她們如何說服手上的顧客。

這是一場女人之間的戰爭,我通常都會在旁邊暗自祈禱設計師的勝利,因為我也希望我的櫥窗與廣告設計能有比較好的素材可用。

 

樣品完成之後,就送成衣廠製衣了。

當然中間還有很多環節,尤其是設計的部分,在選用面料有很多需要考慮的問題,

不只是花色手感適合服裝,還要考慮到面料的價格和物理化學性能,以及盡快用掉倉庫裡的庫存布。

G牌的面料都是自行採購,通常是韓國或是日本布,也有中國的,

因為成衣廠在中國,購買在中國的面料可以節省運費和許多進出口報關流程,但品質還是較差,所以通常用於較便宜的款式。

並且中國布面料廠都傾向大量採購,日韓廠則會接受精緻化的訂單,並且比較夠客製化,所以雖然價格較高,但一些單價高的款式依然會選用日韓面料。

設計助理在設計過程中需要做很多雜事,包括輔料的選擇和提供,這也夠累人的,

尤其是配扣的時候那一大疊各式各樣的釦子,我看的都眼花了,真佩服他們的耐心和毅力。

 

服裝設計的工作就是這樣按季度一年重複兩次,其實沒有想像中有趣,也不是那麼天馬行空,

每天看著設計師們的工作內容,大大的削減了我成為服裝設計師的慾望 ─── 也許自創品牌當老闆會好一點吧!

不然其實設計師,也就是一職稱很好聽的高級美工而已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9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